產品系統工程設計
課程背景
十多年的從業經驗,從千余人的中小民企,500強外企,到華為;從設計開發工程師,系統工程師,到項目管理,研發團隊管理。一方面,切身體會到系統設計對產品開發上市及企業持續高速發展的重要性,另一方面,結合企業咨詢中遇到的大小困惑,歸納如下幾個方面。
看不到,想不到:
絕大多數企業在從0到1的初創階段,重點考慮的是怎么活下來,做產品也理所當然的“盲人摸象”,摸到哪走到哪,系統設計無從談起,無暇顧及,自然看不到,想不到。
從1到N的發展階段,度過了生存期,表面上看起來穩定發展,生機勃勃,然是否在“風口上”不得而知。這個階段往往是真看不到,也想不到。
想到了,做不到:
個別能看到的企業,一方面,基于產品開發時間節點,運營成本等諸多因素制約,另一方面,這種想法更多的停留在高層,而處于執行層面的中基層甚至普通員工毫無意識,這屬于假看到。
企業從上到下意識都到了,但老虎吃天,照貓畫虎,完全不理解如何進行科學全面的系統設計。外部招聘,內部提拔,績效激勵等各種方法都上了,而系統設計仍然只是掛在墻上的計劃。
做到了,用不到:
對于個別重點關注項目可實現初步系統設計,也能取得一定效果,但不可復制,借鑒意義不大,未能形成規范流程,推廣性差,困惑不已。
本課程沒有華而不實的夸夸其談,而是采用科學的方法,結合多年實踐經驗,深入淺出,剖析經典案例,引導企業如何持續有效的進行產品系統設計,少走彎路,快速完成系統設計方法學習,規范建立并落地執行。
培訓收益
深度剖析解決產品管理開發中讓你痛不欲生的十大頑疾:
1. 產品需求的理解、分析不充分,產品始終難以定型;
2. 對產品概念開發過程重視不足,關鍵技術、關鍵器件分析不充分;
3. 產品功能分解、系統架構設計分析不充分;
4. 缺乏充分的系統設計運行分析,各子系統沒有達成有效共識,各自為戰;
5. 缺乏有效的需求分層分析,需求分析大而粗;
6. 缺乏有效的技術評審規范,技術評審執行完全靠經驗;
7. 技術平臺、產品平臺建設緩慢,CBB化困難;
8. 沒有有效的需求管理機制,技術、市場、制造、維護等需求得不到統一管理;
9. 缺乏基線管理,需求和接口變更隨意;
10. 產品開發節奏總是慢,但不知道問題在哪,趕出來的產品上市更像是個炸彈;
“3+1”
學到三點新知識(認知):為什么,是什么,怎么做;
做出一項新改變(執行):方法結合實際干起來;
產品系統設計關鍵節點的文件模板及制定方法;
課程對象
CEO/總經理/副總、總工/技術總監、部門經理/項目經理/產品經理、PMO(項目目管理辦公室)成員、技術骨干等
課程特色
案例式教學:
與傳統培訓不同,傳統的培訓是培訓師站在聚光燈下舌燦生花的表演兩天,老師講的很激動,學員聽的很感動,培訓結束,皆大歡喜,似乎茅塞頓開,豁然開朗,但與學員的應用、行為的改變的關聯很小,培訓效果微乎其微。
本課程結合多年管理及培訓經驗,采用MBA案例式教學,強調學習過程中“體驗—反思”的螺旋,運用教練技術,啟發學員對自己日常工作中的態度,知識,技能進行檢討、修正,從而大幅提升學員的業績。
課程大綱
引言: 企業、產品與客戶
1. 企業的誕生,存在和發展
.....
2. 產品是解決問題的苦口良藥
.....
3. 產品是企業與客戶的唯一交集
.....
第一部分 為什么,是什么
1. 為什么要討論系統設計
? 產品開發中困惑不已,物非人非
? 解惑---解眼下人之惑
.....
2. 初識系統設計
? 達芬奇和他的“蒙娜麗莎”
? 系統設計的思維、特性與范圍
.....
3. 再看系統設計
? 產品系統設計涉及的幾個階段:設計,開發與維護
? 系統工程中的關鍵角色分配
.....
4. 系統設計與開發流程
? 系統工程組織架構
? 系統設計與IPD流程
.....
第二部分 做什么,怎么做
1. 做什么之需求分析
? 產品做什么?亮需求管理分析之劍
? 產品概念設計方法探究
.....
2. 怎么做之功能分析
? 客戶需求與設計需求的區別與轉化
.....
3. 怎么做之系統設計綜合
? 系統設計綜合流程
? 系統架構設計是重中之重
.....
第三部分 要什么,得什么
1. 系統工程設計管理支撐
? 單兵作戰亟待協同,土匪變大兵
? 殺敵一千不能自損八百,流程利劍殺敵不傷己
? 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機器●人的故事
? 案例:M公司系統工程流程建立與優化
2. 精益系統設計迭代蛻變
? 產品快速精確占先機,系統設計與CBB建設
? 可持續優化系統設計規范
? 系統工程師的修煉法則
.....
第四部分 課程總結
? 課程總結:總結與答疑
? 閱讀書籍推薦
【詳細完整版的課程介紹,請選擇在線客服,或致電0755-86718676,免費索取。】
客戶評價
老師講課風趣,非常專業,可以現學現實踐,學到很多的概念,骨架講的很清晰。
整體效果很好,能改變人的思維方式,另外老師在課堂上例舉的一些職場經驗非常實用。
重視前端的計劃,減少后端返工,“取舍、反饋、三講三不講”等各種思維非常受用,老師專業知識豐富,很好的課程,不虛此行!
課程內容體系完整,與實際工作結合緊密,時間安排合理,期待多參加類似的培訓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