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幾天,一部電影預告片《啥是佩奇》火遍了朋友圈,沒有看過的研友們可自行百度。幾分鐘的視頻,大家解讀的角度豐富多彩,有超越父母的愛,有城鄉鴻溝的思考,還有傳播學規律的交流,今天就著這份熱菜,和大家聊聊容老師從中看到的,對華為Owner意識的最好詮釋。
在華為工作,無論大到組織還是小到個人,從上到下都很重視“Owner”意識的培養和塑造,我們平時在做咨詢和培訓的過程中,也都會去傳播這種做事的文化,那到底什么是Owner,具體該怎么做?我們跟著《啥是佩奇》的這位爺爺一起走一遍。
視頻開頭,爺爺就明確了一個目標:
孫子想要佩奇
盡管相對“抽象”,但他依然走上了一段“啥是佩奇”的探索之路!從查字典到大喇叭廣播,鄉里鄉親地打聽,不斷去偽存真,什么網紅主播,超市洗發水等,逐個Pass,盡管道路曲折,但大家應該能體會到老人的那份決心,眼神的堅定也從未動搖。最后,爺爺終于拿到了關于佩奇的有效線索,“動畫片里的粉紅豬,長得就像這鼓風機似的”,一番鬼斧天工的操作之后,給孫子的佩奇閃亮登場。
不知道大家怎么看,這個結果不管是交付物層面,還是心理層面,都是超出我預期的,既驚嘆于它能做得如此之像,更感動于這份堅持開花結果。整個過程,爺爺一直是一種積極主動,以終為始,緊盯目標的心態,反觀我們工作中的日常,如果接到的任務不在“舒適區”內,是不是會下意識地產生抵觸情緒,進而給自己設置一些不必要的障礙呢?Owner遇到問題去找方法,而不是沉溺于搜集和羅列各種主客觀困難的論據,去證明“這事搞不定與我無關”的結論,我們強調的是舍我其誰的責任,而不是神通廣大的能力!
實際上,和《啥是佩奇》相似的,華為在入職培訓階段,會向每一位新員工推薦《把信送給加西亞》的故事,主要講述了在19世紀美西戰爭中,美方有一封具有戰略意義的書信,急需送到盟軍將領加西亞的手中,可加西亞正在叢林作戰,沒人知道他在何處,此時一名年輕中尉羅文挺身而出,沒有任何推諉,不講任何條件,克服艱難險阻徒步三周后,以其絕對的忠誠和責任感,奇跡般地完成了這項“不可能的任務”,有興趣的研友們也可以去看看。
選擇羅蘭格,選擇專業
關注公眾號
查看更多分享內容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