彼得德魯克:一個好的決策,它的效果是幾年后顯現的。
兩年前,我和戴總坐在華僑城這個充滿生活氣息的咖啡館里,面對快速發展的困境,如產品開發周期長,上市速度慢,質量不穩定,跨部門協同困難,森威爾戴總決定引入羅蘭格咨詢構筑卓越研發體系IPD。IPD的核心是通過建立一套卓越的產品經營模式,來實現組織的授權,賦能,去中心化,激活團隊,讓業務開花。
今天我們再次坐到這里,戴總深有感觸的說:之前我們的KPI新產品銷售收入占比目標定為15%。但總也達不到,于是調整到7%,但達成還是困難。
在羅蘭格咨詢顧問的幫助下,公司構建了卓越產品研發體系-IPD確立了授權,賦能,去中心化,激活團隊,讓業務開花的作戰模式。
去年新產品銷售收入占比達30%!在貿易戰的大環境下海外市場逆勢增長50%!今年的新產品銷售收入占比目標定為35%,因為之前的都太沒挑戰了。
這些年做咨詢,發現優秀的企業家有一個共性:他們不會像經濟學家一樣悲觀,面對困境也從不怨天尤人,他們從不把精力放到自己不能影響的事情上:如中美貿易戰,不靠譜的特朗普,國內經濟下行L型趨勢,也很少去聽title很大的經濟學家的危言聳聽的演講,而是有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,他們會把精力放到能夠影響的事情上:如進攻方向的確定,組織的升級,團隊的建設,干部的培養。
在《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》這本書里,斯蒂芬柯維博士把這種習慣歸納為“高效人士的第一個習慣”:積極主動。極主動者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,長此以往,他們的影響圈會逐漸擴大;消極者過于關注無法改變的部分,則容易產生消極能量,牢騷抱怨,使影響圈不斷縮小……
正因為像森威爾這樣的企業,他們的增長是內生動力,而非外生動力,所以在經濟環境不好的時候,不僅不受影響,反而能夠逆市增長。因為那些靠外生動力成長的企業,在經濟不好的時候活不下去了嘛!
所以經營企業,表面的虛榮都是很膚淺的,最重要的還是本分,務實,求進,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,這才王道。經營事業如此,經營人生亦是如此。
從這點上講,像森威爾這種務實求進的企業,雖然銷售額和華為沒法比,但本質上他們和華為一樣,都是中國制造業的脊梁,是中美貿易戰的底氣。
很高興,羅蘭格咨詢作為落地式咨詢的倡導者,能為中國中小制造業智造升級貢獻一份力量!
選擇羅蘭格,選擇專業
關注公眾號
查看更多分享內容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