歐陽建:微碼公司營銷副總
李斌:微碼公司研發副總;
李富才 王超棟:營銷骨干,歐陽建的下屬。
王曉彤:王程之女,創二代,普林斯頓學成歸國,承接其父親王程的事業。
陳威:微碼公司新銳項目經理
地點:微碼公司的三樓會議
張笑天頓一頓,等大家的慢慢安靜下來說:“IPD翻譯集成產品開發,也準確也不準確。準確的是確實是集成,集成各個部門的智慧;不準確的是開發,經過實踐我們發現IPD可不是個開發流程啊,TA是一個經營體系啊。當凌總講出這段話,我明白他對IPD是真正掌握了。”
“為什么IPD叫做集成產品經營體系,不應該翻譯成集成產品開發體系?兩者到底有什么不同?”
張笑天頓了頓說:“我再講一個案例吧。一家公司,我們管它叫A公司吧。他們公司從2014年開始推行IPD,但是6年過去了,他們董事長非常困惑的和我講,推行IPD這么多年,花了很多人力、物力和財力,研發好像是比之前規范了一些,但是并沒有在經營上幫助到公司,新產品銷售占比并未提高,頻繁進入新的市場,但是成功者寥寥,更不要提爆款了,非常苦惱,對于IPD,整個公司管理層騎虎難下。推吧,感覺沒用;不推吧,已經折騰了五六年,而且這幾年華為如日中天,大家都在學習華為的IPD,不知道如何是好……“
微碼公司的干部互相相視一笑,心想,這不是和我們公司一樣嘛。
張笑天看大家表情有些奇怪,此中內情,張笑天并不曉,但是張笑天并不想在此糾結。
繼續說道:“經過短暫的調研后,我發現確實他們在“形”上和IPD很相近,從任務書模板到各個職能部門的策略模板都具備,但是“神”相差甚遠。譬如IPD是經營產品的流程,但是這家公司的IPD成了“產品研發的管控流程”,IPD中的PDT經理對市場成功和財務成功負責的“產品經營經理”,相當于虛擬事業部的“事業總”,但是在這家公司變成了管控研發進度“項目協調員”,甚至和正規IPD中的“研發代表”的地位都差的太遠;IPD本來是“跨部門協同”,但是這家公司的IPD很多部門參與進來是“制造門檻”,譬如其他部門作為PDT核心成員參與進來是當大爺的,不是推動和解決問題,而是提出各種莫名的風險,你得解決,你不幫我解決,我就不讓你過……我給大家講一個場景你就知道了。
因為給他們調研嘛,我就參加了他們的概念階段的一個會議,這個會開的熱鬧非凡,會上他們的采購代表提了這樣一個問題,你這個物料是泰國進口的,如果泰國發大洪水怎么辦?他們的PDT經理來了個神回復:那地球滅亡了怎么辦?地球滅亡了我還沒有辦法呢?采購代表幽幽的回了一句話:這個風險很大,我得回去和我老大商量商量……然后我的第三口血噴涌而出。
給我的感覺哪里是一個公司的PDT團隊喲,那是四五家公司在里面吵架。你覺得這家實施六年的IPD是IPD嗎?像這樣的IPD怎么可能給企業帶來競爭力呢?既失去了小公司的靈活也沒有得到系統帶來的競爭力……
大家還記得IPD的五句訣嗎?
陳威大聲回答:“記得!IPD五句訣是:始于戰略,發于市場,成于產品,背靠技術,扎根客戶。”
“彩!”大家不禁贊嘆道。
“是的,可是這家公司既不是始于戰略,也不是發于市場,更沒有扎根客戶。”
“這家公司難道沒有戰略嗎?”
“他們認為有,但實際上沒有。他們告訴我他們的戰略是:現在戰略機會窗已經張開,國產替代、制造升級是個大機會,公司要抓著個大機會實現兩年二十個億,三年三十個億。他們覺得這是戰略。”
“難道這不是戰略嘛?!”有人問道。
(下周分解)
選擇羅蘭格,選擇專業
關注公眾號
查看更多分享內容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