歐陽建:微碼公司營銷副總
李斌:微碼公司研發副總;
李富才 王超棟:營銷骨干,歐陽建的下屬。
王曉彤:王程之女,創二代,普林斯頓學成歸國,承接其父親王程的事業。
陳威:微碼公司新銳項目經理
地點:微碼公司的三樓會議
“他們認為有,但實際上沒有,他們告訴我他們的戰略是:現在戰略機會窗已經張開:國產替代、制造升級是個大機會,公司要抓住個大機會,實現三年三十個億。他們覺得這是戰略。”
“難道這不是戰略嘛?!”有人問道。
張笑天回答道:“嗯,確切的講他們提出了“30,20”的戰略,三年實現30個億,每年的利潤達到20%以上……”
“這不是有戰略嗎?”
張笑天眼睛炯炯,聲音也提高了幾度:“這不是戰略,這是口號。或者用魯梅爾特的話來說這是典型的壞戰略。
魯梅爾特被稱為戰略的大師,他說壞戰略和沒有戰略不一樣,壞戰略比沒有戰略要糟糕。壞戰略指的是明顯的錯誤思維和表述,不幸的是,這種現象越來越常見。壞戰略提出了大量的目標,而沒有談到多少實際的政策或行動,認為你只要有目標就足夠了。壞戰略提出一些相互沖突,有時甚至完全不具有可行性的戰略目標。壞戰略往往使用浮夸空洞的字眼和句子來掩蓋這些缺陷。譬如我們前面講的“30,20戰略”或者我們常見的“成為XX行業的領導者”。魯梅爾特將壞戰略的特征總結為四個方面:即空話、不能直面挑戰、錯把目標當戰略以及糟糕的戰略目標。
像“30,20”的戰略,就是沒有用的空話或口號,說的不客氣一點就是廢話。
不錯,國產替代、制造升級是個大機會,憑什么你能抓住這次機會?具體的戰略機會點有哪些?用什么產品來支撐?主航道是什么?細分市場在哪里?關鍵戰略舉措是什么?衡量標準是什么?如何執行,如何監控?都是沒有的。”
“他們難道沒有產品經理嗎?難道他們不會提供這些支持嗎”歐陽靜雯側著頭問道?
“怎么沒有,人數還挺多。但是因為缺少模板和方法,難以有效的承擔起職責來。基本上是對標競爭對手,做metoo的產品,市場管理與進攻體系和實際兩層皮,產品平臺、技術平臺難以沉淀和積累。
他們也規劃了很多產品,四面出擊,但基本上是和運氣競爭,所以上量的基本上很少。研發人員辛辛苦苦開發的產品賣不出去,非常沮喪,并且在產品開發過程中不斷的改需求,不斷變更……
現在制造業升級,國產替代,的確是一個大機會時代,原先很多領域都不給國產產品試用機會,現在都打開了,只要你有產品,都愿意給你試用,所以機會點非常非常多,但是越是大機會時代越不要做機會主義者啊。我打一個比方,就相當于原先只有一兩個貝殼玩的孩子,某一天被帶到了大海邊,發現到處是美麗的貝殼,興奮的哇哇大叫,手舞足蹈,不知從何撿起,隨著撿貝殼的人越來越多,浪越來越大,機會也越來越少……”
大家聽到這里都感同身受,這和微碼所在IVD行業何其相似啊,他們也面臨著“消費升級,國產替代的”在大機會,問題的關鍵是,如何在大機會時代不做機會主義者,如何能夠抓住這次機會,縱身一躍,能夠屹立在強者之林,現在這個行業資本洶涌,兼并購層出不窮,如何成為行業的整合者,而非被整合者,這是懸在微碼干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。
“為什么這家公司引入IPD六七年,覺得比之前規范了,但是并沒有在經營上幫助到他們,沒有帶來營收和利潤的改善,戰略是IPD的龍頭,龍頭都沒有,整個IPD就已經廢了。
我們做IPD不是為了規范,不是為了好看,而是為了打勝仗,A公司IPD的形式在,一眼看過去好像是IPD,但是魂魄不在,它哪里是IPD,如之前所講,這個公司的IPD是一套研發管控流程。說的通俗一點就是披著IPD的外衣,還做著原先的勾當。” 張笑天說。
“這不是掛羊頭賣狗肉嘛!”人群中有人說道。大家哄堂大笑。
“是的 ,你說的對。譬如IPD強調前慢后快,飽和攻擊:確定進攻目標要慢,要洞察,不動如山。
一旦確定進攻目標,迅速的鎖定資源,其疾如風,其徐如林,侵掠如火,用范特里特彈藥量進行飽和攻擊。
但是A公司剛好相反,是前快后慢。做決策很快,產品、項目都到碗里來,是細分市場還沒瞄準,主航道也不清晰,真正鎖定資源的時候又不堅決,產品開發不協同,產品上市后銷量慘淡,質量問題頻發,深陷泥潭,做了很多產品,成功者寥寥,給公司賺錢的還是那幾款老產品……”
微碼干部各個面色難看,心想這不是和我們公司一樣嘛!
“張顧問,你別拿戰略嚇唬人,我給你講個案例,你怎么看?!”
當張笑天聽完這個案例的時候,大吃一驚!
(下周分解)
選擇羅蘭格,選擇專業
關注公眾號
查看更多分享內容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