歐陽建:微碼公司營銷副總
李斌:微碼公司研發副總;
李富才 王超棟:營銷骨干,歐陽建的下屬。
王曉彤:王程之女,創二代,普林斯頓學成歸國,承接其父親王程的事業。
陳威:微碼公司新銳項目經理
地點:微碼公司的三樓會議
“其實這個案例也可以說明真IPD和假IPD的第三點和第四點的不同。真IPD是以產出為核心的,全流程、全要素的開發……”
張笑天正講道酣處,突然被一個聲音打斷:“張叫獸,什么是全流程,全要素的開發呢?”
“要回答這個問題,首先我們回到產品開發的的目的上,大家覺得我們產品開發的目的是什么?“
“產品開發要滿足目標規格,要實現特定的功能、性能”有人回答。
張笑天笑著搖搖頭。
陳威說:“產品開發的最終目的應該是賣出去!”
張笑天贊許的點點頭說“非常好,產品開發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將產品開發出來,而且要賣出去,取得豐厚的現金和利潤回報,獲得市場成功和財務成功。要達到這個目標,需要做些什么呢?”
微碼的干部開始討論起來。
“是的,把你們討論的加起來就對了。要達成市場成功和財務成功這個目標就必須做到:在產品開發前要洞察市場,要根據客戶的痛點生成產品構思;
產品開發中要將產品構思進行的實現,而且不僅僅是在實驗室里實現出來,而且要保證可制造性,能夠批量生產,要保證能夠符合法規,進行臨床試驗/工業試驗;
產品開發后期要進入產品發布流程和上市流程,進行有序的發布及系統的營銷推廣。
要做到這些,僅僅靠研發部門能做到嗎?”
“當然不能。”這一次微碼公司的干部幾乎異口同聲的答道。
所以啊“全流程,全要素”的產品開發,實際上包含六個方面的開發:
1.細分市場和產品構思的開發:進攻哪個細分市場,客戶的痛點是什么?產品構思是什么?
2.功能和性能的開發:如何將滿足產品構思的功能和性能實現?
3.可制造性和可維護性的開發:在產品開發過程中構建可制造性和可維護性,而不是不能批量制造,好容易上市了問題一大堆,只有研發人員能夠維護;
4.成本優勢和質量優勢的開發:要在產品開發過程中構建成本優勢,產品一開發出來就有價格上的競爭力,而不是產品還沒上市就發現成本比競品的售價還要高,緊急成立一個“cost down”項目組再去降成本。要在產品開發過程中構建質量優勢,而非產品一上市傷害首批客戶;產品上市后質量問題頻發,上市很快,半年把產品推上市,兩年半把產品給做穩定。因為沒有文檔,老人忙于解決老產品問題沒法開發新產品,新人開發新產品把老人犯的錯誤都犯一遍。而真IPD是通過:系統工程、流程模板、CBB,技術評審,測試和驗證及歸零管理(“定位準確、機理清楚、問題復現、措施有效、舉一反三”),人崗匹配等6種手段,確保一次性把事情做對。
5.合規性優勢和資料的開發,要在產品開發中構建合規性的優勢,要在開發過程中輸出相應的交付件,完成資料的開發,不然這個開發人員一走,就沒有辦法進行升級迭代。
這個時候李斌被張笑天的話深深觸動了:現在微碼公司流程和實際兩層皮,產品開發時裸奔,外審的時候,緊急成立“應付外審項目組”,緊急補文檔,應付檢查,游走在法規和體系的紅線,只要被飛行檢查到,企業就很危險,前些年發生的長生生物就是一個血淋淋的案例啊。尤其是在國內輕注冊,重監管的大背景下,這個風險也就變得越來越大。
第六個開發是:銷售武器庫的開發(用于推廣和宣傳),要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將樣板點以及市場銷售人員用的產品資料、推廣資料 如產品介紹、PPT、視頻、宣傳冊、賣點、話術、銷售指導作業書,各種宣傳方式和宣傳手段一并開發出來。
產品發布上市后,首先針對目標客戶群體先進行立體市場營銷活動,如發布會、廣告、自媒體、樣板點參觀、經銷商大會、各種展會以及各種學術推廣會議,先海陸空進行一輪轟炸,然后銷售針對意向客戶進行精準推銷。這樣保證產品一上市就上量……這就是全流程、全要素的開發……”
張笑天講到這里,歐陽靜雯等一幫市場人員陷入了沉思,現狀是微碼公司產品開發出來后,銷售不知道如何賣,不知道如何向客戶介紹和推廣,沒有宣傳資料和市場資料。
營銷,營銷,微碼公司只有銷的動作,沒有營的動作,沒有營銷資料,銷售不知道怎么賣,有時甚至不知道該向誰推銷,每個人向客戶介紹產品的時候都不一樣。那真叫一個八仙過海,各顯神通。在這種情況下,拼的都是客戶關系。
所以很多創新產品是微碼先開發出來的,但是自己去賣不好,人家卻賣的很好,成為給大廠點燈的產品,每次想起這些都讓人心痛。然后指責這些大廠不厚道,但是冷靜下來想一想:我們總不能要求這些大廠將市場拱手讓人,前面細分市場瞄不準,好容易瞄準了,自己各個部門行動沒有配稱,因此總是打不準,打不好,打不快,問題是出在自己的組織能力和方法論上啊。
歐陽靜雯正在思考,張笑天的下面的話卻讓她大吃一驚!
(下周分解)
選擇羅蘭格,選擇專業
關注公眾號
查看更多分享內容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