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和企業做從技術走向管理,研發項目實戰管理等培訓的時候,我經常會舉一些華為的案例。這時會有些學員抱怨:我們不像華為,我們很苦逼的,我是經常求著別人幫忙做事情。這個時候我往往疑問:在哪個公司里你找別人做事情,別人還要求著你呢?這時他們往往驚恐的睜大眼睛說:可這個事情不是我的,它是公司的啊!
不錯,她是公司的,但她更是你的!
這時我往往會給他們講項目經理的“窮人思維”和“富人思維”。
記得有一次華為內部民主生活會,有個員工問老板:“華為如何創造員工成長的土壤?總不能說是沙漠或是巖石,那我再好的苗也起不來呀。”
還清晰記得任老板的回答:沙漠也要靠你去把它變成土壤,你要敢于用你的身體化成一種肥料,然后這個沙漠才能變成土壤,你要有這種犧牲精神和獻身精神,如果大家都不希望獻身,只希望沙漠變成土壤,我在這兒成長得非常快,別人都為我做犧牲,而我不犧牲,那你永遠都沒有希望,所以我們講的獻身精神就是把自己的身體化成肥料,去把沙漠改造了。
這次座談會其它的內容都已經模糊了,唯有這個對話隨著時間的流逝,反而愈來愈清晰。
經歷多了,在很多企業見過內容不同,表達形式不同,而思想一致的疑問。
這其實是兩種思維模式:窮人思維、富人思維。那個問任正非問題的員工是典型的“窮人思維”,而任老板的回答是典型的“富人思維”。
所謂窮人思維就是:我做不成事情,不是我的原因。是因為領導太操蛋,同事不支持,環境不給力,“有心殺賊,無力回天”,木有辦法。他們在等待環境而不是創造環境,他們一直在等待,在等待中抱怨,在抱怨中蹉跎,最后一事無成。
而所謂富人思維,指的是:為自己負責,他們是在床在而非等待。事兒做不成先反思自己,很少怨天尤人。即使環境是一片沙漠,即使領導很操蛋,文化很復雜,他也會頑強的像個小強一樣,日拱一卒,想盡辦法將事情做成,煥發出勃勃生機。他們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們心里知道:他所負責的項目是做給現在的老板的用的,但同時也是做給下一個老板看的。當他做成的事情越來越多的時候,一個叫做“業績”的東西就會把他推向市場高地,行業圈子里的所有人都能看到他。所以具有富人思維的打工者,他們注意力都集中在事兒上,他們不抱怨操蛋的領導,復雜的人際關系,豬一樣的隊友。一旦接受某項任務了,便會調動所有的資源,不達目的,誓不罷休。我經常見到這樣的例子。所以幾年前當美的的一個四級管理者搖身一變成了GE中國的VP時,我一點都不奇怪。
如果你還不明白什么是打工者的“窮人思維”和“富人思維”,我舉個例子你就清楚了。
大概在前年的時候,我輔導一家民營企業的研發管理變革的咨詢。因為連續幾年的快速擴張,公司的管理跟不上,好像到處是問題。負責變革過程管理的那位經理一有時間就向我抱怨,抱怨公司的各種問題,抱怨變革人員不到位,領導不重視,出席率不高,出于職業病,我往往也會給些建議。他往往說:如果我這樣做,XX總會不高興的,他會不會搞我?或者說這樣我會得罪同事的,他們怎么認為我?
在后來的變革會議上我注意到一件事情,他們的一個團隊規則是,變革會議開始之前會點到,遲到的會樂捐。這位經理負責這項工作。
每次有大領導沒到的時候,他會先給大領導打個電話,等領導到了再點到。可想而知這個團隊規則最后流于形式。
諷刺的一幕出現了,墨菲效應應驗了,到最后如他所但心他確實把大家給“得罪”了。
同事生氣是因為他規則執行的不一致,而領導不高興是因為規則最后流于形式,出席率稀稀灑灑。
而他依然還在抱怨職能部門領導對此不重視,大老板不發威等等,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。這就是典型的“窮人思維”。
這也是為什么他在公司規模很小的時候就加入,直到現在還是一個小經理的原因吧。
項目結束后我聽到有關于他的是個壞消息:被公司炒掉了。
希望他能看到這篇文章,改變自己的思維。不然下一站等待他的依然是——杯具。
選擇羅蘭格,選擇專業
關注公眾號
查看更多分享內容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