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我們先看某產品概念測試:
概念驗證調查——電動個人交通工具
1.我正在為一種新型交通工具產品收集信息并希望您能提供您的看法。您是大學生嗎?
<如果回答不是,謝謝您的合作,調查結束。>
2.您的住處離校園的距離在1至3英里內嗎?您每天在課程之間或其他活動中行走1至3英里嗎?
<如果對于這一問題和前一問題的回答是不,謝謝您的合作,調查結束。>
3.現在您怎樣從住處到達學校?現在您每天怎樣去往校園各處?
4.這里有一本產品的小冊子<展示小冊子>
這款產品是一種輕型電動腳踏車,可輕松折疊,隨身帶入室內或在外出攜帶。這種腳踏車重約25公斤。它的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15英里,一節電池可以行駛12英里。這種腳踏車可以用標準電插座在兩個小時內充電完成。而且容易駕駛,控制簡單——只有一個加速按鈕和一個剎車按鈕,您愿意為此花多少錢?
5.您有興趣試試這種產品嗎?
< 提供操作指導并給其戴上頭盔。>
基于您對使用這種產品的感受,明年您有多大可能購買這種產品?
a.我肯定不會購買 b. 我可能不會購買
c.我可能買也可能不買 d. 我可能會購買
e.我肯定會購買
6.這種產品怎樣進行改進?
< 詢問一些自由回答的問題以引出對產品概念的信息反饋>
有沒有發現什么問題?
這個調查問卷是一個產品概念測試。問題出在“你愿意為此花多少錢?”,直接問這樣的問題有很大的風險。因為顧客很難預測出自己的潛在消費行為,要么出于面子虛高數字,要么出于自身利益故意給出較低數字。
那么做為產品經理該怎么辦?如何做進行價格測試?
第一種方式
我們會在問“你愿意為此付出多少錢?”前問一些其它問題,使提問的時候要盡量使購買環境真實化,使人們置身于一種相對而言跟真實購買環境類似的情景,讓他們在這種情況下做出真實的購買決定。這樣會促使這名顧客至少經歷真實購買情景中若干心理步驟,這樣回答“愿意花多少錢”時,會更準確地反應他們可能真正愿意為該產品花的價錢,也更具參考意義。
內嵌一些問題,這些問題是為了模擬真實的購物場景例如:
1.你會去哪里購買?
2.你首先會把該產品和什么經歷或體驗聯系到一起?
3.如果你今天決定不購買這一特定產品的話,那么你可能會購買什么產品?
4.你在使用該產品的同時還會購買或使用什么其他產品?
5.你愿意為此付出多少錢?
第二種方式
采用第三方的視角——所羅門效應,讓消費者站在第三方的角度。
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心理學家伊戈爾.格魯斯曼曾經提出一個現象叫所羅門悖論,古代以色列的國王所羅門,特別擅長給別人提建議。如果你有什么疑難,你去問所羅門,他就能告訴你該怎么辦。很多人從很遠的地方專程來向所羅門尋求建議,所羅門說出來的話都是一套一套的,而且聽了他的建議也確實好用。
問題是,如果你考察了所羅門自己的生活,會發現他做了很多錯誤的決定。他放縱感情娶了很多美女,他貪圖錢財還愛向別人炫耀。所羅門只有一個孩子,但沒有好好教育,以致于所羅門死后,兒子是一個暴君。
人們往往看別人看得很清楚,看自己看不清楚。
讓人們直接回答自己在某種情景下行為說,不管有意還是無心,人們往往給出非真實的回答,也許這種情況他們自己也沒有意識到。張叫獸去企業上課的時候,經常讓大家描述自己的下班之后的興趣愛好,他們自己講的和別人看到的完全不一樣。譬如大部分人會回答下班后:加班,和朋友一起吃飯聊天,打球……,而別人眼中看到的是:刷微信,打游戲,網購……
在調研中也是一樣,直接問大家“你覺得你會購買這樣一種產品嗎?“大部分人會說:yes!但過些天你問:”你覺得你的朋友會怎么看?他會購買這個產品嗎?“ 同樣一批人會告訴你:”他們可能會猶豫?!啊币驗榭谖秵栴}?!?/p>
因此,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就會更客觀一些,調查問卷也會更準確。譬如預測他們的朋友會怎么做,而不是他們自己會怎么做,一定程度上避免偏見和主觀。
選擇羅蘭格,選擇專業
關注公眾號
查看更多分享內容
